高堡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鳥瞰整個布拉格,
我後面都是紅瓦黃牆的美景.
高堡有一個傳說是說美麗公主和英俊農夫的故事,
這位公主叫莉布絲(捷克語:Libuše;德語:Libussa或Libuscha),又譯為黎布瑟,是一名虛構的霍什米索王朝(Přemyslid)和所有捷克人的祖先。
傳說,她是三姐妹(半人半精靈)中最小、但也是最聰明的,在父親去世後成為女王,她嫁給了一個農夫培密索爾(Přemysl),與他一起建立了霍什米索王朝,並在公元8世紀預言和創建了布拉格城市。
這就是他們的雕像.
據說莉布絲是傳說中的捷克統治者克洛克(Krok)與仙女妻子最小的女兒,也是三姐妹中最聰慧的,二個姐姐分別是巫醫卡澤(Kazi)和魔法師泰塔(Teta),而她具有預言未來的天賦,被她的父親選為繼承人。傳說她在莉布新(Libusin)城堡,後來傳說是在高堡說了許多預言。
儘管她證明了自己是一位智慧的首領,但部落里的男人還是對被一個女人統治感到不快,要求她結婚,但她已愛上了一位農夫培密索爾。在預示中,她看到了一位腳穿破涼鞋,正在耕田,或其他傳說中正在鐵桌邊吃飯的農夫。她指示她的議員隨一匹松韁的馬去尋找這位男子,他們跟著馬到了斯塔迪斯(Stadice)村,完全如她所說的(無論是耕田,或使用鐵犁代表鐵桌)找到了培密索爾。二位顯貴將培密索爾帶到王宮殿,在那裡,莉布絲嫁給了他。農夫培密索爾因此而成為統治者。他們相繼續生了三個兒子:羅多比爾(Radobyl)、里多密爾(Lidomir)和在捷克延續了霍什米索王朝的涅扎米索(Nezamysl)。
另一個傳說,她吩咐她的議員去找到一個城市,在那裡他們會發現,在中午有一個人正用他的牙齒做事。他們動身出發,並在中午發現一個人 正在用牙齒鋸一塊木頭,而其它人正在吃;當他們問他正在做什麼時,那人回答「布拉」(捷克語「門檻」的意思)。所以,莉布絲將該城市命名為布拉格。
最近我在看「權力遊戲」,對中古歐洲也感到非常新奇.
他們的殘忍血腥令人嘆為觀止.
這種傳說感覺就像是那個時代的.
明天我們都會去旅遊,
今天看個全貌也很好.
兩個是完全不同的感受,
因為明天我們身在其中,就看不出橋的全貌.
布拉格城堡始建於公元9世紀,所以是一千年以上的古城,
幾乎所有建築都有數百年歷史,
保存如此完整.
自從鐵幕倒下以後,布拉格再度成為歐洲(和世界)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它是歐洲居第6位的旅遊城市,外國遊客人數僅次於倫敦、巴黎、羅馬、馬德里和柏林。
多年以來,來到布拉格的外國遊客以德國人最多,但到2004年,英國遊客數目已經達到60萬人,超過了德國遊客;義大利位居第三,有30萬名遊客來到布拉格。
布拉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的破壞比歐洲其他大城市輕得多,因而大部分歷史建築得以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
在這裏,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簡樸和最繁複的建築風格,從羅馬式、哥德式建築、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風格到立體派和超現代主義。而其中數量最多、也最著名的仍是哥德式和巴羅克式建築,使得布拉格市區各種尖塔和圓頂高低錯落,連成一片片的塔林,因而布拉格擁有「千塔之城」的稱號。這些建築的屋頂多為朱紅色,牆面多為象牙黃色,在陽光下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有「金色的布拉格」的美譽。
城堡區
在布拉格的眾多景觀中,最重要的應該要算布拉格城堡和聖維特主教座堂。布拉格城堡位於伏爾塔瓦河西岸的小山上,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紀,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布拉格城堡長570米,平均寬約130米,是世界最大的古城堡。這座城堡包括波希米亞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王宮,也是1618年5月23日第二次布拉格拋窗事件的發生地點;後來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捷克共和國的歷屆總統也都在此辦公。城堡內保存著波希米亞王國的王冠,還收藏有16到18世紀義大利、德國、荷蘭等國繪畫作品4,000餘幅。聖維特主教座堂興建於14世紀查理四世時代,直到1929年才完全建成,它不僅是布拉格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加冕教堂。查理四世將它建成全城最為顯赫的一座建築,這也是中歐地區的第一座哥德式大教堂,以其金色大門、飛扶壁和獨特的波希米亞風格室內裝飾而著稱,兩座尖塔高達97米。城堡區其他的名勝還有聖喬治修女院和黃金巷。修女院內收藏了不少14-16世紀哥特、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品;黃金巷兩側均為小巧房舍,昔日曾是為國王鍊金的術士們聚居之處,現在則改為出售手工藝品的店鋪。卡夫卡故居位於該巷22號。
小城區
查理大橋是伏爾塔瓦河流經布拉格市區河段10幾座橋樑中最著名的一座,長520米,寬10米,興建於1357年,橋上有30尊精美的聖徒雕像。這座橋上匯集了各種露天藝術表演,是體驗布拉格波希米亞風情的重要場所,當然也是布拉格遊客最為密集之處。小城區是當年的德國人區,尤以巴羅克式教堂為特色,包括聖尼古拉教堂、勝利之後聖母堂和聖多馬教堂等。約翰·列儂牆也位於小城區。
舊城區
舊城區有布拉格著名的舊城廣場,又常稱為布拉格廣場或是胡斯廣場。廣場豎立著宗教改革先驅,被羅馬教廷燒死的胡斯的紀念碑,周圍則聚集著各種風格的建築:哥德式的泰恩教堂(俗稱魔鬼教堂,黑色牆面)、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以及老市政廳。在舊市政廳的外牆上,有著名的布拉格天文鐘。
新城區
新城區有布拉格最大、最繁華的瓦茨拉夫廣場,長750米,寬60米,廣場中心有瓦茨拉夫雕像,周圍是華麗的古典式大樓,其中包括新文藝復興式的國家博物館和歐洲大飯店。在伏爾塔瓦河畔,還有一幢造型奇特的跳舞的房子,又名「弗萊德與琴吉的房子」,是1992年加拿大建築師法蘭克·蓋瑞的作品,作為銀行使用。
猶太區
猶太區也是布拉格的特色所在,擁有老猶太公墓和老新猶太會堂。另有新猶太公墓(包括弗蘭茲·卡夫卡的墓地)。
高堡
高堡是布拉格城市的發祥地,有著高貴的公主與英俊的農夫相愛的美麗傳說;它高踞在山崖上,居高臨下,成為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觀景台。
這就是布拉格各區,
旅遊當時迷迷糊糊,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一區,
現在作功課才知道.
伏爾塔瓦河(捷克語:Vltava),又稱莫爾道河(德語:Moldau,有時也被誤譯為莫爾島河),是捷克最長的河流。它發源於波希米亞森林,自南向北流經南波希米亞州、中波希米亞州和首都布拉格,在梅爾尼克注入易北河(Labe,即捷克語、波蘭語所稱的拉貝河)。全長430千米,流域面積28,090平方千米;在匯流處,實際上伏爾塔瓦河的水量超過易北河,由於它是以直角匯合,因此看來似乎只是支流。
1950年代,河上建造了一些水壩,其中最大的一座是波希米亞森林的Lipno Dam。
2002年8月的洪水造成數人死亡。
著名的捷克國民樂派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交響詩組曲《我的祖國》(Má vlast)的第二首〈伏爾塔瓦河〉(Vltava;此曲以德文Moldau莫爾道河較聞名),就是描繪該河的如畫景色。 於1874年11月20日至12月8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