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宮外面,有一對流浪漢利用地熱風洞弄了一個窩,
地熱風洞就是瑪麗蓮夢露的招牌飄裙照,
可以供給暖氣,而且風很強勁可以把一塊布吹起像個帳篷.
當然非常吵,
但當時室外溫度是零下十度,
如果沒有在這裏取暖,早就凍死了!
為什麼美國這麼富裕的國家,也有流浪漢呢?
今天白宮不開放參觀,
導遊要帶我們去另一頭遠眺白宮的外觀.
天子腳下的流浪漢對白宮是一種諷刺.
但沒辦法,無論國民所得多高,都有流浪漢.
我們去日本,有看到政府為遊民造的藍色帳篷.
在德瑞法有看到牽著狗的年輕乞丐,
在美國則是看到這個.
現在台北車站和台大醫院門口也有乞丐,
但台灣氣候相對溫和,
所以沒有凍死之虞.
華盛頓紀念碑(英文:Washington Monument),是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地標,為紀念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而建造,石碑建築物的內部中空,是世界最高的石製建築,原本米爾斯的最初設計是在底部有開國英雄柱廊圍繞著華盛頓紀念碑,但在美國工兵處陸軍上校凱西被託付重新設計地基與塔身之後,他放棄了柱廊的構想,專注於方尖碑的建造,並將地基挖深、以古埃及的比例重新設計主塔。
1833年美國國會通過建案,建築費用由全民樂捐,每人捐款上限為一美元,藍圖由米爾斯(Robert Mills)設計。其間因建築經費告罄,停擺了22年,1876年又重新復工,由美國陸軍工兵隊負責,經費由政府負擔。整個工程於1884年12月6日峻工,並四年後開放觀光。石碑是以白色大理石建成方尖型,高度是169.3公尺,東面是國會大廈,西部是林肯紀念堂,北面是白宮,南面是傑佛遜紀念堂,內牆鑲嵌著188塊由全球各地捐贈的紀念石。登上169公尺高的華盛頓紀念碑,可俯瞰波托馬克盆地全貌。美國政府於1899年宣布:「華盛頓特區任何建築物的高度都不可以超過華盛頓紀念碑」。
1853年美北長老會駐中國的傳教士丁韙良曾贈一碑文予美國華盛頓紀念館,由福建巡撫徐繼畬撰碑文文字。
我用望遠鏡頭把白宮拉近來看.
這是白宮南面,朝向橢圓形草坪.
白宮北面的造型完全不同,
中間有個三角屋頂,都是直線條.
這幢大樓最初稱作「President's Palace」(總統宮)、「Presidential Mansion」(總統官邸)或者「President's House」(總統宮府)。多利·麥迪遜叫它做「總統的城堡」。直到1811年才首次出現公眾因為它漆成白色的石制外牆而稱之為「白宮」的記載。在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於1901年以在信紙上印上「The White House」(白屋)確立正式名稱之前,「Executive Mansion」(行政官邸)這一名稱常常用於公文中。
行政官邸 |
|
![]() ![]() |
||||||||||||||||||||||
---|---|---|---|---|---|---|---|---|---|---|---|---|---|---|---|---|---|---|---|---|---|---|---|---|
西廂 | ||||||||||||||||||||||||
東廂 | ||||||||||||||||||||||||
庭院 | ||||||||||||||||||||||||
副樓 | ||||||||||||||||||||||||
街道 |

第三十五任總統約翰·甘迺迪與其家庭入主白宮後,第一夫人賈桂琳·甘迺迪對白宮進行大規模裝潢,招募溫特瑟花園博物館園藝師亨利·法蘭西斯·杜邦為其尋找能夠裝飾白宮大廳的文物,如今白宮大廳許多裝飾品便源於他的蒐羅。
白宮其它甘迺迪時期的改變及新增的古董、繪畫,則來自富裕慈善家的捐贈,這些慈善家包括張伯倫家族、歐本海默家族(Oppenheimer family)、珍妮·恩格爾哈德與傑恩·懷特曼等。
甘迺迪夫人更聘請享譽全球的巴黎室內設計師、法國「詹森裝潢」的史蒂芬·布登為其主持白宮裝潢工程。
他們為以美國各時期歷史與世界史為題材,為白宮各個房間設計不同風格,如聯邦風格的「綠廳」、法國王室風格的「藍廳」、仿帝政風格的「紅廳」、路易十六風格的「黃色橢圓廳」,與維多利亞風格的總統書房「條約廳」等。
賈桂琳·李·鮑維爾·甘迺迪·歐納西斯(英語:Jacqueline Lee Bouvier Kennedy Onassis,1929年7月28日-1994年5月19日),暱稱賈姬·甘迺迪(英語:Jackie Kennedy),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夫人,自1961年至1963年美國的第一夫人。
賈桂琳·李·鮑維爾出生於紐約南安普敦鎮的南安普敦醫院,父親約翰·沃努·布維爾三世是一個證券經紀人,具有1/4法國人血統,其餘的為愛爾蘭人血統,是一個花花公子。母親傑奈特·諾頓·李來自馬里蘭州,祖先也是愛爾蘭移民。她的妹妹卡羅琳在1933年出生。賈桂琳從小就喜歡在外祖父的農場中騎馬,騎馬成為她終生的愛好,並且為此得過許多獎項。此外她還喜好讀書、繪畫、寫詩。因為約翰·沃努·布維爾三世的花心,傑奈特·諾頓·李與他離婚,約翰·沃努·布維爾三世終生沒有再娶。
1944年-1947年賈桂琳在波特小姐學校(Miss Porter's School)就讀,1947年-1948年在瓦薩爾學院就讀,1949年曾去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51年畢業於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繪畫,獲得藝術學位。
賈桂琳的第一個工作是為《華盛頓先驅時報》擔任攝影記者,在華盛頓特區周圍進行人物專訪並為他們攝影,為此她邂逅了當時一顆政壇新星—民主黨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甘迺迪。
1960年甘迺迪以些微的票數擊敗尼克森成為美國第35屆總統。1961年賈桂琳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三年輕的第一夫人。她也曾為競選出力,甚至向雜貨鋪老闆們講解議會的組成。在西維吉尼亞州訪問時她受到強烈的震撼,以前她從沒有見過如此貧窮的現象,後來在白宮裝修需要訂貨時,她曾經建議購買貧窮地方公司的產品以幫助這些地方。
她不喜歡「第一夫人」這個稱號,認為像給馬取的名字,雖然她生活中的所有細節都會暴露在媒體和公眾的眼光之下,她希望保護孩子們能過正常人的生活,她不允許對孩子們拍照曝光,但當她外出時,甘迺迪會讓白宮的攝影師為他們拍照。
賈桂琳會說流利的法語、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她喜好法國風格的食品和時裝,在安排白宮國宴時經常選用法國烹飪,但作為第一夫人穿著法國時裝她又怕被人批評不愛國,因此叫美國的服裝師模仿法國的風格為她設計製作服裝,她已經成為國內和國際的時尚偶像。在訪問法國期間,她和戴高樂用法語對話,受到法國人的熱情歡迎。
賈桂琳做的第一件重大工作是恢復白宮內部的本來模樣,在由準備退位的艾森豪總統夫人帶領她巡視白宮時,她就為其充斥著沒有歷史感的複製家具而感到沮喪。她認為白宮代表著國家,就應當恢復其歷史形象。她要求組成一個美術委員會,著手進行這項工作,到處尋找古董家具和歷史藝術作品,甚至親自向曾經設計過白宮的人寫信。完成恢復工作後,1962年2月14日她自己出面帶領CBS的電視主持人拍攝專題參觀巡遊整個白宮的電視節目。
賈桂琳主持的許多社交活動使得總統夫婦成為國內文化界的焦點,在美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對音樂、藝術和文化如此關注,賈桂琳的每次招待使得每位到白宮參加國宴的客人感到都是一個美好的夜晚。賈桂琳將原來的U形餐桌撤走,改成八人的圓桌。在維也納美國總統和原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會談中,賈桂琳和赫魯雪夫的交談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雖然總統談判以失敗告終,但赫魯雪夫很欣賞美國總統夫人。
基於上述原因,賈桂琳被認為是60年代美國婦女心目中公認的時尚引領者。
像賈桂琳這樣有品味的富家女,
如果身處現在的政界,
可能因為簡樸為標竿,而壓抑了她的才華和對國家的貢獻,
還好她身處的年代,民眾還沒對節儉有這麼高的要求,
所以白宮才能得到改造.
所以大家對富有的政治人物,最好不要有偏見.
品味是錢堆出來的,
因為富有,他們從小就可以培養超凡的品味,
如果對國家有貢獻,又何苦壓抑他們這方面的才華呢?
雖然結冰,但不能進去水裏喔!
這些人都站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