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1136.JPG - 20180129深圳(3)

婆仔屋的真正名字其實叫「貧窮者之家」,建成時間超過一百年,屬澳門仁慈堂的物業。它位於澳門舊區望德堂瘋堂斜巷盡頭,現社會保障基金旁,二次大戰日本侵華期間,大量上海葡僑走難來澳門,婆仔屋成為專門收容難民和窮人的地方,之後成為一所女老人院。住在裡面的都是年老的婆婆,附近的街坊便叫做“婆仔屋”。
IMG_1137.JPG - 20180129深圳(3)

現在就來看看!
IMG_1140.JPG - 20180129深圳(3)

這條瘋堂斜巷是一直往上爬.

婆仔屋在比較末端.
IMG_1141.JPG - 20180129深圳(3)

澳門回歸以後,老婆婆們遷往新的老人院後,婆仔屋便暫時空置。

全盛時期婆仔屋共有一百多名住客,但在搬遷前真正在婆仔屋長住的只有五十二人。

婆仔屋在一九八四年六月被文化局評定為受保護的文物建築。婆仔屋藝術空間現有面積約一千三百平方米。

包括兩幢隔著院子對望的古老葡式二層建築物,共有32個大小約16平方米的房間,這些房間現在被用作進行展覽及不同的藝術工作室,包括:染布坊、兒童藝術遊玩室、陶藝工作室(拉坯室和手塑室等),定期舉辦包括兒童和成人都可參與的各種不同的藝術工作坊,而婆仔書房及婆仔音樂室則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書刊雜誌和另類音樂CD供人收藏,本地藝術數據室則將進行本地藝術數據的蒐集和展示,向外推介本地的藝術工作者。


IMG_1143.JPG - 20180129深圳(3)

屋內大庭院裡有兩棵老樟樹,巨壯有力的樹枝把兩幢建築連在一起,茂盛樹蔭使院子成為遊人休息的好地方,週末有備受歡迎的『咖啡旅程』(茶座),院子亦是進行露天音樂會、電影放映等的地方。
IMG_1145.JPG - 20180129深圳(3)

兩幢建築物之間有一間小房子,在五十年前是一個太平間,當年澳門的醫院不多,婆仔屋的住客去世都是在這個小平房舉行出殯儀式,後來這個太平間改成婆婆們的飯堂,而現在,則改建為一個面積53.4平方米的展覽場,亦可用作舉行講座和電影放映的地方。
IMG_1146.JPG - 20180129深圳(3)

許願井.
IMG_1147.JPG - 20180129深圳(3)

三輪車可能是從前這裏的交通工具.
IMG_1148.JPG - 20180129深圳(3)

現在我們兩人都有點擠不進去了!
IMG_1149.JPG - 20180129深圳(3)

婆仔屋讓我有淡淡的哀愁.
IMG_1150.JPG - 20180129深圳(3)

三輪車我小時候坐過,

每次生病去北斗看醫生,都要先從竹塘搭員林客運北斗,

然後再雇三輪車把我們從車站載到卓小兒科.

有一次下大雨,三輪車外面加一個捲簾,

媽媽緊緊抱著發燒的我,

三輪車夫拚命在大雨中騎.

想到這個,我又有淡淡的哀愁了!

IMG_1151.JPG - 20180129深圳(3)

這裏有展覽.
IMG_1152.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53.JPG - 20180129深圳(3)

這張照片很讚!
IMG_1154.JPG - 20180129深圳(3)

這樹葉是假的喔!
IMG_1155.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56.JPG - 20180129深圳(3)

上面應該就是真的.
IMG_1158.JPG - 20180129深圳(3)

左正堯作品展.
IMG_1159.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60.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61.JPG - 20180129深圳(3)

他的作品辨識度很高.
IMG_1163.JPG - 20180129深圳(3)

女人像令人印象深刻.
IMG_1164.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65.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66.JPG - 20180129深圳(3)

左正堯,1960年生於湖北公安,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大學城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陶藝委員會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陶藝委員會主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陶藝協會會員(IAC)、廣東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陶瓷藝術大師評審委員會委員,第11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複評評委。
IMG_1167.JPG - 20180129深圳(3)

左正堯的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中國國家博物館、廣東美術館、澳門國際視覺藝術中心、天津濱海開發區藝術廣場、新加坡黑土地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IMG_1168.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69.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70.JPG - 20180129深圳(3)

看完婆仔屋.
IMG_1171.JPG - 20180129深圳(3)

迎面而來是一群小朋友.

這一代的中國人真是幸運多了!

IMG_1173.JPG - 20180129深圳(3)

爬得有點喘!

我這雙靴子是KIMO手工氣墊鞋,

但還是比不上運動鞋,

老公健步如飛,先爬上去了.

IMG_1174.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76.JPG - 20180129深圳(3)

沿路都是葡式建築.
IMG_1178.JPG - 20180129深圳(3)

很有味道的小店.
IMG_1179.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80.JPG - 20180129深圳(3)

走到一條平淡無奇的小巷子.
IMG_1181.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82.JPG - 20180129深圳(3)

他們的自助餐.
IMG_1183.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84.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85.JPG - 20180129深圳(3)

多士=吐司

意粉=義大利通心粉

IMG_1187.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88.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90.JPG - 20180129深圳(3)
IMG_1192.JPG - 20180129深圳(3)

前面就是大三巴和大炮台.
IMG_1193.JPG - 20180129深圳(3)

澳門的水果店跟香港差不多.
IMG_1194.JPG - 20180129深圳(3)

小小的巷子,沒多久就擠滿遊覽車.
IMG_1196.JPG - 20180129深圳(3)

因為這裏是澳門必遊景點.
IMG_1198.JPG - 20180129深圳(3)

自家製的葡撻=葡式蛋塔
IMG_1199.JPG - 20180129深圳(3)

明天繼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c0963014545 的頭像
    cyc0963014545

    記者莊雅珍台北報導

    cyc09630145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