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爸爸媽媽是不是都會在此拍張經典照啊?
東西橫貫公路(中橫)曾經是遊覽車必遊的景點,
即使現在中橫已經不通了,
這個牌樓仍是我們記憶中最美的旅遊地,
因為它記錄著爸媽風華正茂,和我們童稚時的幸福.
如果時間可以倒轉,我多想去看看年輕時的爸媽!
今天就來分享兒時的帝王景點-東西橫貫公路.
進入中橫,
險峻的山形地貌,馬上躍入眼簾.
中橫公路(英文:Central Cross-lsland Highway),全名東西橫貫公路或中部橫貫公路,簡稱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南橫公路、北橫公路並列為台灣三大橫貫公路。中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省道台八線是此系統中的主線,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與台十四甲線;其中台八線上谷關至德基路段在九二一大地震後長期封閉,至2011年完成便道的整修,惟僅供特定人員出入梨山地區使用,未對公眾開放。
中橫的歷史始於1914年,原為日殖時代開鑿的理蕃道路,1935年完成埔里、霧社經合歡山,直達太魯閣、花蓮的道路,命名為「合歡越道路」(合歡越嶺道路)。其中合歡埡口(大禹嶺)至太魯閣之路段即為目前中橫公路主線東段。霧社至合歡埡口(大禹嶺)之路段則為今台14甲線。中橫公路主線西段則大部分與「大甲溪警備道」路線重疊。
1955年6月底,蔣經國親自率隊,踏勘日人擬開闢之中線,後因此線地質不佳作罷。1956年6月中旬,蔣經國率隊自谷入山,由西向東,對北線作最後一次的勘驗,與台灣省公路局總工程司兼橫貫公路工程總處總處長林則彬同行。7月7日,由台灣省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負責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工程事宜。開工典禮分別在東西端一起舉行,由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主持,當時負責兼代主委的蔣經國也應邀參與。此工程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榮民。
中橫公路在開工之後,由於颱風、地震等天候影響,曾發生過不少意外。第一件重大死亡事件是在1957年10月發生的,由於清晨發生一起地震,導致正在進行架橋灌漿的工程毀損,公路局的工程師靳珩,被地震落石擊中,墜落山谷身亡。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所以開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十字鎬與炸藥,因為炸藥控制不當而受傷的工人也有不少。後來又發生過多起死亡意外,經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的有212人,受傷者702人,平均下來每公里犧牲1人餘。
在開路之前,中橫東段曾被稱為「產金道路」,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夠成為立霧溪砂金採礦的交通道路。中橫西段則與「大甲溪水力發電計劃」一併規劃,開路同時,大甲溪上游的德基水庫也在規劃興建,中橫也充當了工程道路。於是規劃在1956年將中間路段打通接起,並做為安置退伍後榮民上山興建農場果園的交通道路。然而從太魯閣到天祥這一段20公里的道路,都必須通過懸崖峭壁,以及堅硬的大理石岩,因此開通顯得特別辛苦,這一段道路的橋樑隧道也都特別多,成為中橫日後最主要的景觀。
中橫的完工日期比預定的提早半年完工,整個工程費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花費約四億三千萬元新台幣。通車典禮是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舉行。在1960年的5月9日開放通車。
所以講到中橫就會想到蔣經國和榮民,
多少榮民的犧牲奉獻,
才能使花蓮直達台中.
可惜九二一大地震使中橫公路中斷.
所以現在花蓮到台中,只能繞到高雄再到台中.
相當不便利.
中橫公路通車之後,由於景觀隨四季多變,加上險峻的太魯閣峽谷開鑿,成為了早期台灣八景之一,以及不少台灣郵票的主題。1986年也規劃入太魯閣國家公園範圍。
幾個知名的中橫公路景點都在太魯閣峽谷,天祥附近,包括有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等。
- 長春祠
當年沒有現代築路工具,建路進度緩慢,危險陪增,因此意外頻傳,後來中橫公路修建一座長春祠以為紀念。在祠堂中供奉212位殉職開路工程人員。在1970年曾遭山崩損毀後,於1973年整修重建完成。1987年又遭落石損毀,整個原先的祠堂連基座都崩損。因此1988年在原址的左側又興建一座新的長春祠。
- 九曲洞
位於中橫公路太魯閣西行後14.4公里處,要過一個流芳橋,就會到達九曲洞,此處刻有大字為「如腸之迴,如河之曲,人定勝天,開此奇局!」,是黃杰所題的。九曲洞並非有九曲,而是取其曲折洞天之意。現在在九曲洞旁開有雙線隧道,原九曲洞的道路已設為景觀道路,並有解說牌和停車場等讓遊客可步行觀賞。
- 愚公山
正如其名,長得像在故事中愚公嘗試編動的那兩座山。在經過這兩座山中間時,甚至可以看到有一顆大石頭被刻成愚公搬動土的樣子。
- 燕子口
顧名思義,是在道路上方大理石峭壁洞穴中,住有許多小雨燕或洋燕,以至有「百燕鳴谷」的奇景。現也修有燕子口步道,步道中有另一個知名的景點為「印地安人頭像」,可看到對岸的岩石造型宛如一個印地安人的側面。燕子口步道盡頭有靳珩橋,是紀念殉職的工程師靳珩(於1957年10月被地震落石擊落山谷,也是工程期間第一位殉職的工作人員,他的職位是合流工務段段長,也就是燕子口這一段道路的負責工程師,但常被媒體誤認為他叫做段靳珩)。
從前私家車不普遍,
都是遊覽車載客來,
當時的車況又不佳,
所以經常險象環生.
後來爸爸考上駕照,家裏也買了轎車,
爸爸說以後要到那裏都可以!
我問他:那中橫你敢去嗎?
爸爸說:不敢.
我問: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敢開中橫?
爸爸說:永遠都不敢開中橫.
我們對話的情景,到現在還歷歷在目.
那時我大概是小六.
正值壯年的爸爸居然說:永遠都不敢開中橫,
顯見中橫有多麼險峻!
到九曲洞隧道了!
因為道路施工,所以單線通車,
用號誌燈控制來往的車輛.
後來我們在台南遇到蘇迪勒颱風,
我們都覺得很幸運.
因為如果在花蓮遇到,
這樣的路段我們一定不敢進來.
沿路風光的確非常美!
是跟大陸有拚的風景.
慈母橋,是臺灣花蓮縣秀林鄉的一座橋樑,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的綠水遊憩區,立霧溪與荖西溪的交會處「合流」,在綠水東側約一公里、天祥以東約三公里處,跨越立霧溪,外觀為一紅色之斜張鋼橋,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同時也是中橫公路上著名的景點之一。慈母橋之名稱由來是據說曾有位少年在此被洪水沖走後,其母仍每日在此望兒早歸,深受感動之後人於是將此橋命名為「慈母橋」。
這裏也有公車.
後面就是晶英酒店.
後面是天祥遊客服務站.
這整個山區都屬太魯閣國家公園.
這裏原本是天祥晶華酒店,
現在改為太魯閣晶英酒店.
因為晶華集團旗下的飯店品牌有:麗晶酒店、晶英酒店和捷絲旅.
晶華集團成立於1991年,旗下擁有世界頂級酒店--REGENT(麗晶)、兩岸三地華人市場的首選—SILKS PLACE(晶英)以及強調便利與舒適的商務設計型旅店—JUST SLEEP(捷絲旅)三個酒店品牌。
都是潘思亮的,
所以算沒有換老闆啦!
現在晶英酒店改為格柵式的禪風.
晶華最高級的酒店是麗晶,
中等的是晶英,
所以設計較簡樸.
旅客很多,
是入住率不錯的酒店.
自助旅行其實要面對許多炎熱和原始,
所以能利用五星級飯店的友善,
進來吹吹冷氣、上上洗手間,
就覺得很感恩.
我本來是堅持要跟團的那種人,
因為行程可以排得滿滿滿.
但經過此次自助旅行,
我覺得也有悠閒之美.
老公本來想繼續再開到合歡山,
但因為前兩年我們員工旅遊才從清境農場去過,
所以不想再花兩、三個小時開去.
剛剛進天祥是由砂卡礑步道進去,
但出來是不同道,
可看到東西橫貫公路的牌樓.
政府知道遊客會拍照,
所以設計這個安全島給遊客拍照.
但陸客還是不聽勸,
硬要跑到快車道上拍照,
小黃司機兼導遊勸導無效.
前一陣子有個新聞,
有位大陸少女因為覺得媽媽大嗓門又不守秩序,
覺得很羞恥,所以脫隊自己觀光,然後迷路.
後來到警局,才由焦急如焚的媽媽帶回.
所以我想等這些少女長大後,
陸客就會像台灣人一樣守秩序了!
後面應該也都是陸客,
一輛小巴或小黃就可以遊花蓮,
幫我們拍合照的就是小黃司機.
陸客可是他們的財神爺,生意接不完!
兩人怎麼點菜呢?
下集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