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林紀念公園裏的櫻花和長椅,
每張長椅代表一個罹難家庭,
家屬可以在此緬懷逝去的親人.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八八風災遭滅村的小林遺址.
我們很開心,
因為今天要去錫安山,不是去看廟.
老公說這條溪有很美的名字,叫楠梓仙溪.
八八風災時,
小林村現在稱高雄市甲仙區小林里,
八八風災2009年發生,當時高雄縣市未合併,所以稱小林村,
前有2部遊覽車,
我們這邊有1部遊覽車,
因為近五、六年來,南部的橋和路,
修了又沖走,
沖走又修,
到現在還沒修齊,
小林里,位於台灣高雄市甲仙區東北,里轄18鄰,其中1至8鄰稱為五里埔,9至18鄰稱為小林。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導致9至18鄰的小林聚落全毀,並分別於小林里五里埔與杉林區重建。
2009年8月8日下午15時30分許,莫拉克颱風侵襲台灣,風強雨大,高雄縣甲仙鄉小林聚落旁的小竹溪暴漲,水勢竄出公路護欄。村民駕怪手試圖清出水路,但黃濁泥流勢不可擋。該年8月9日清晨5點,小林村東北側一千多公尺高而且尚未人為開發的獻肚山因不堪豪大雨而走山,帶著大量土石流進入楠梓仙溪,楠梓仙溪河道被土石擋住形成大型堰塞湖。
外國人單車旅行,
簡單行囊,
甲仙到處都是芋冰城.
2009年8月9日清晨6點09分,堰塞湖潰堤造成洪水沖毀了附近的九號橋及八號橋。除1至8鄰五里埔地區200餘人平安,兩座橋樑之後的9至18鄰小林地區共有100多戶人家,包括小林國小、小林衛生所、小林派出所等建築,全數遭洪水及土石流覆滅,有491人失蹤,目前已列為死亡人口。其中駕駛高雄客運甲仙民生線、出身小林村的司機邦榮貴原本已離開小林村,但為了救更多村民離開小林村避難,開車折返,26人座小巴士載了30多位小林村民,途中不幸被土石流淹沒,車上人員全數罹難。
由於前方道路不安全,
因此政府原本在此設崗哨,
禁止車輛進山.
小林里於日治時期屬於高雄州旗山郡甲仙庄東阿里關,戰後設小林村,屬高雄縣甲仙鄉。
2010年高雄市縣合併而更名小林里至今。
因此存在有百年之久,
當時半夜有人覺得兩勢太大,
勸鄰居逃離時,
大家都覺得小林存在百年之久都沒事,
因此想等到天亮再說._
但依照行政院國科會災後進行的研究,獻肚山從山崩開始發生直到土石掩埋聚落僅費時110秒,而走山土石崩移的速度高達每秒五十公尺,相當於時速一百八十公里,總計崩落的土石量達三千萬公噸,而總崩塌面積約爲251.7公頃。
2009年8月8日至9日八八水災時,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9至18鄰的小林聚落慘遭獻肚山土石崩落掩埋而全毀,造成462位居民遭土石掩埋。
災後小林村人不想讓親人再受干擾,決議原址維持現狀。為了悼念逝者,高雄市政府新工處在甲仙區五里埔,也就是小林村原址南側高地興建紀念公園,於2011年3月7日動工,並於2012年1月15日完工啟用,提供里民與到訪者憑弔、紀念。
小林村紀念公園佔地約1.7公頃,近八成規劃為綠地,建構如昔日小林村接近自然林帶的意象。園區結合文化、歷史與生態景觀,呈現小林村原本的綠帶樣貌。此外,公園內並種下181棵台灣原生種山櫻花樹苗,每個樹穴代表一個罹難者家庭,藉由櫻花染紅紀念公園的景象,為到訪者與村民帶來活力與希望。
公園設施:
- 追思廣場
- 小林公祠
- 苦路:兩側刻有462位逝者的姓名,代表他們永留於此。
- 眺望樓台:在追思橋平台可遠眺500公尺外的小林村遺址。
- 沉思橋
- 紀念碑:位於追思廣場的紀念碑,高達9公尺,由莫拉克風災中順流而下的獻肚山石塊堆砌而成,象徵給予村民新生及重建的力量。

2012年11月26日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艾茵市舉行第16屆國際宜居城市大會頒獎典禮,其中小林村紀念公園傳達深刻的環境教育意義,在「國際規劃城市獎」獲得第3名金賞獎。
不過小林村民認為,小林村紀念公園是倖存者的安慰,得獎與否並不重要,此座公園並不是一個作品,而是一個悲傷的記憶,希望民眾來到公園能夠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學會尊重自然環境.
2014年4月25日,462位罹難者的家屬集體向高雄政府和甲仙區公所求償5億9000餘萬元新台幣的國家賠償,歷經3年時間的訴訟審理,法院判決罹難者的家屬敗訴。
這個山區的地理位置如下:
甲仙→小林→錫安山→那瑪夏
所以要去錫安山,必經小林村._
有多部遊覽車都是要去錫安山遊覽的.
這是從前的山洞.
因為走山,
這個山洞就像天然博物館一樣,
沿路有許多臨時便橋,
橋基都裸露,
如果又有颱風來襲,
國家賠償要件有二:
1.人: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亦同。(國賠法第2條第2項)
2.事: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國賠法第3條第1項)
小林村的案子,
八八水災重創南台灣,造成小林部落被五層樓高的土石掩埋,將近500村民慘遭活埋死亡,災民紛將矛頭指向水利署於小林村北邊執行曾文水庫越域引水工程,懷疑2004年政府發包不當工程是造成滅村凶手,並要求監察院調查真相。針對災民指控越域引水為滅村元凶,水利署長陳伸賢澄清指出,短時間的大量降雨才是造成大範圍土石流及邊坡坍滑的主因;也聲明該計畫完全依程序完成環評,且小林村距離炸山口十一公里遠,炸山過程中也有嚴謹監測數據,不至影響居民安全。然而也有學者發起萬人連署,指責越域引水工程將會造成曾文水庫水量過多無法消化,要求越域引水工程永久停工。
不過越域引水的實施是因為「高屏大湖」及「美濃水庫」被否決,這三個方案在環保上都有優缺點。民進黨反對美濃水庫,也不贊成越域引水,故提出高屏大湖計畫;但高屏大湖會破壞砂石行情,故該計畫經費多次遭到否決;最後政府只能推動越域引水計畫。
經監察院會同專家多次炸山震動測試,排除越域引水工程為小林部落滅村的原因,調查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效應可能引起的超大雨量與堰塞湖才是造成滅村的主因,故小林部落為全球暖化效應與極端氣候的受害區域。
而後日本的研究認為,小林部落被所謂「深層崩壞」的土石流給掩埋,深層崩壞一般不會發生,除非有超大雨量,深層崩壞一發生就有比淺層土石流大很多的受害區域,而全球暖化增加了超大雨量的機率:這是外界難以預料到的災害,和台灣很相像的日本也曾遭到深層崩壞的襲擊,日本人也提供了初步方案預測可能發生地點。而NHK(日本放送協會)亦針對該災難事件製作了節目深入探討原因.
八八水災之後,計畫在小林部落下遊方向約1公里的五里埔地區,做為遷村安置村民的地方。遭土石掩埋之原址保持現狀並開闢為紀念公園,稱為「小林村紀念公園」,而紀念公園業於2012年正式完工,並設立小林公祠以慰藉小林社區罹難的親友,在公園裡種了幾百棵樹,每一棵樹都象徵著八八水災前的每一戶人家。
小林部落倖存者和罹難者家屬於災後組成「小林社區災後重建自救會」,進行安置及重建工作。不過,由於倖存者和罹難者家屬因為對於災後重建看法有落差,因此分為三個區域進行重建 。
目前小林村的居民分成三處居住,其中有90戶首先入住2011年1月15日落成之甲仙區小林里五里埔社區(俗稱「小林一村」),而小林國小、活動中心、平埔文化園區、小林北極殿都於五里埔社區重生,而每年的農曆九月十五日,正是平埔夜祭(小林夜祭)的季節,風災後每年依舊照常舉行。
另有120戶選擇杉林區台糖月眉農場由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興建的日光小林社區永久屋(俗稱「小林二村」),於2011年1月15日動工,並於2011年12月24日落成入住,社區中設有里民活動中心與兒童的遊樂設施。
而有60戶入住杉林區的慈濟「小林小愛社區」(俗稱「小林三村」),於2010年2月11日落成,計畫籌建土地公廟(小林北極殿的分廟),各自展開新生活,目前販賣梅子、麵包、手工香皂、芋餅等食品,並用一部分所得回饋於日本震災捐款,象徵走出傷痛。
這是中古路,
也就是八八風災過後修的路.
因為這裏是河谷,
所以被水沖垮是常態._
不知經過多少橋,
我們終於要到錫安山了,
這也是個精彩故事,
明天不要錯過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