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林風景區的路線終點,就是多納石板屋.
什麼叫石板屋?
就是像我後面由一層層薄石板堆疊而成的屋子.
現在一起來看看!
其實台灣的觀光景點都沒什麼設施,
就是觀景台,看看風景而已.
經過這幾天的深度旅遊,
台灣的山水也未必輸大陸,
不過台灣就是乾淨,
很可惜不知道這道橋名,
後面還有一道人走的多納吊橋,
可能遊覽車到不了,
因為乾淨,所以生態良好,
上面有小長城,
有些團員曾經去過._
多納吊橋.
位於進入美雅谷入口前約200公尺,位於萬山和多納之間的kubia龍頭山,往多納上方一座很高的吊橋。
從日治時代這個就是茂林區的人尤其多納的族人必經的路徑,全長232公尺、高103公尺,它是多納人起步發展很重要的橋樑,也是族人與親人、情人、朋友道別的情之橋。
我們是103年10月11日去的,當時橋上還有人走.
因「多納高吊橋改善工程」施工,多納高吊橋自103年10月15日起全面封橋,禁止遊客進入.
觀景台簡單到讓人覺得不值得一遊.
其實如果豐富或有設計感一點,
「多納吊橋」,實際上並不位於多納,甚至還有一段距離,其地理位置距離萬山較近,這是因為龍頭山隔壁的部落就是萬山里。萬山曾經遷徙,原本是位於步行需要花3天時間的深山中,後來因為日據時代而需要管理戶籍,因此在民國45年的時候,部落正式搬遷到這裡。另外茂林里則是在民國36年遷村,在未遷移時,舊茂林部落是需要走一天的山路才能抵達的。
好了!
很難想像原住民長年住在這樣的深山,
到市區交通非常不便,
特別是有就醫需求,就更是問題.
車遊經過蛇頭山觀景台,
像蛇頭嗎?
雖然地勢很高,
八八風災時,這裏應該都與外界斷絕,
照片看起來一下子就到,
但我們開很久,
很難想像他們下一次山要花多久時間._
有人說這不是國小,
的確,好像沒有看到教室,
現在多納如果沒靠觀光,
我上網查了一下,
是有多納國小,位於多納村,屬特殊偏遠地區山地鄉的勇類學校._
學童人數約60人.
這是咖啡豆,
我本來以為咖啡豆是咖啡色的,
其實原色是白色,經過烘焙才變成咖啡色._
這家多納咖啡還賣許多手工藝品.
現在有許多室內裝潢都會仿照這樣的石板造型,
但這可是一片片的薄石板堆疊成的,
愛玉咖啡是有機的.
此次南遊,看到許多鋼管雞,
不過老闆說:豬肉是一般豬啦!
魯凱族分布於台東縣、屏東縣、高雄市等縣市境內,人口約一萬餘人。
有和排灣族相似的貴族制度,為父系社會,重男輕女,長男繼承家產。
荷蘭統治時期,魯凱族人有和荷蘭人通婚的紀錄,目前仍有後裔存在。
所以我們沿路看到的圖騰都是百步蛇.
石板有多種用途,
我們也在此買了香腸來嚐鮮.
石板屋的商店街不長,
約100米.
這是他們豐年季或慶典的聚會場所,
比起都市人,他們更有族人互動的概念.
好了!
這就是多納石板屋.
現在發現石板真的有多層用途,
連台階也是石板做了.
我們下集再去看看有什麼新鮮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