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看過「十里桂花香」的人都知道客家人信奉義民爺,

賴盆妹還因為在義民廟前比賽烹飪,而得到赴台北工作的機會,

因此展開不平凡的一生.

這個大碗就是為義民爺奉飯的義碗.

就放在台紅的店裏.

這是台灣紅茶的櫃台.

比較年輕的人是我們的導覽員,也是台紅的第四代子孫.

台紅保有許多古時的櫃子.

達摩

飲茶歌.

好了!

開始進關西茶廠參觀了.

茶秤.

這位導覽員很像台紅創辦人喔!

等一下你們就會看到.

茶廠仍保有昔日的窗櫺.

這是揉捻機.

老闆說:所有的茶,茶葉都相同,

因烘焙的方式不同,所以有紅茶、綠茶、烏龍茶之分.

這是切菁機.

可能是把茶葉切碎的機器.

這個茶廠目前仍從事生產.

只是關西的產茶地已經大部分做為高爾夫球場,

茶源大減,

所以一年只生產幾次.

這是從前的海報.

據說烏龍茶是來自一場語言上的烏龍,

因為歐洲人喝了來自東方的茶,覺得很好喝,就稱其為「東方茶(Orient Tea)」,

這個Orient被日本人聽成Oolong,所以就被稱為烏龍茶了.

是不是很烏龍啊?

不過我相信這個傳說,

因為我們的「東方美人茶」,泡在茶杯中,像美人跳舞一樣,

所以外國人稱為「東方美人茶」.

歐洲人是全世界最愛喝茶的地區,但歐洲沒產茶,

所以大部分的茶都來自東方,

東方茶(Orient Tea)變成烏龍茶(Oolong Tea),是極有可能的.

這個展示廳聽說從前還有前半部,

後來因為道路拓寬而拆掉.

當時千拜託萬墾求,希望保留古蹟不要拆.

但政府下令非拆不可.

後來,政府知道古蹟的重要了,

請求台紅再按原貌復建,

但台紅已不願意了.

這裏保存了一台當時的黃包車.

當時的磚塊.

瓦片.

這就是台紅的創辦人,跟導覽員是不是很像?

台紅的包裝.

出口時,要噴在箱子的噴漆牌.

關西因為產茶,所以從前相當繁榮.

這是拆前半部時留下來的樑柱,現在當椅子用.

這也是拆下來的屋頂.

當時台紅的全貌就是這樣,

現在僅存後半段.

這可能是日據時代關西地圖.

當時台灣=日本,

所以由穿和服的小姐廣告台灣茶,不足為奇.

這是拆下來的大門.

目前一年有幾次製茶時期,

所以如果要去參觀,最好事先打電話問有沒有開放.

這些機器目前都還能運作.

這是倉庫.

為了防潮,好像有極高的厚度.

茶葉最怕潮,

所以老祖宗用一片片的錫片焊接起來.

像這樣,

讓這個倉庫像一個鐵罐一樣,

發揮極佳的防潮作用.

而且裏面保持陰冷的恆溫,所以茶葉可以保存很久.

要上樓參觀了.

這些樓梯也都保留原貌.

二樓相當寬廣.

屋頂是木頭蓋的.

這些噴漆牌道盡了當時的歷史.

這是另一個倉庫門.

保存較快出貨的茶葉.

是不是很有古代情懷?

因為國家定位尷尬,

所以台灣紅茶出口的國別有許多名稱.

有叫中國福爾摩莎.

有叫台灣自由中國.

中華民國台灣省.

中華民國台灣.

如果出口到非洲這種文盲較多的國家,

為了讓港口的搬運工不容易搬錯,乾脆印上台灣梅花鹿.

這種又美又簡單.

上面要寫淨重和毛重.

這表示當時台紅的茶葉有出口到蒙巴薩(Mombasa),

這是東非的最大港口.

倉庫門打開,

裏面大多是木製隔間,

仍可防潮.

目前仍存放許多茶葉.


正味100封度就是淨重100LBS的意思.

還有三樓,但不開放參觀.

這個轉盤聽說可以變換出500種數字.

當時法令規定,

貿易公司要進口多少東西,必須先出口多少東西,

許多貿易商,只做進口,不做出口,

只好請台紅的茶葉出口時,掛他們貿易商的名字,以爭取進口配額.

這些都是委託的貿易商名稱.

這是製茶季,出動婦女會幫忙撿茶的盛況.

因為平時茶廠是不工作的,

只有製茶季才需要這麼多人,

政府就要動員全關西的婦女來幫忙.

這裏整修為展覽館.

還有一個小舞台.

有兩位年輕人跟我們同行聽導覽,

深度旅遊已成為未來趨勢.


從前我舅舅會去買冠軍茶的茶枝來喝,

因為風味不差,但價格卻便宜很多.

因為好的茶葉是只挑葉子的部分,茶枝要挑掉.

從前都用人工撿茶枝.

後來發明靜電茶枝選別機,就是以重量來區別.

導覽員說,現在有更先進的紅外線選別機,

以顏色來區別.

這就是靜電茶枝選別機.

雖然平時我們不喝茶,

但大家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全世界產茶地的地圖.

歐洲是最大消費國,但完全不產茶.

這是審茶台.

要求色香味,所以分三層台子.

各種時期的包裝.

台紅得了特等賞.

審茶師在審茶.

紅茶和綠茶都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

這是一張舊照片,

但放大後,發現了許多歷史.

民國43年拍的,

當時我還沒出生.

當時政府剛遷台,卡車有日產的,駕駛座在右邊.

美國雪芙蘭的,駕駛座在左邊.

雙軌併行.

這裏有一個公車站牌.

忘了寫什麼了.

當時車小,一台卡車放不了多少貸.

這位就是創辦人羅碧玉.

日據時代拍的,昭和十三年應該是1938年.

台紅的外觀.

創立一週年慶.

羅碧玉享年94歲,可見喝茶還是有好處的.

日據時代有身份地位的人,就是這樣的穿著.

其實跟現在的紳士相差無幾.

這大概都是第二代和公司重臣.

導覽員說到他們這一代,大家都做自己喜歡的行業,

只有他被叫回來顧本業.

這是在一本日本雜誌上拍到的,

上面居然有台灣紅茶的廣告,就位於日本街頭.

這是古時的運茶流域.

大家把茶運到這裏裝船.

從關西運到台北淡水河出港.

淡水河畔.

這是台紅門口的公車站牌.

台灣博覽會獲獎.

小卡車.

出口到倫敦.

這是昔日的辦公用具.

當時的打字機是一位英文秘書要求購置的.

打字機當時從國外購進,相當罕見.

用這個木盒裝,很貴重吧!

當時的英文秘書是工藤教授的妹妹工藤八重子,

猜猜是那一位?

就是這位時髦的小姐啦!

以目前的眼光看,她的穿著好像跟我們差不多,沒什麼.

可是以當時的時代和眼光,

她可說是超級時髦+前衛的.

工藤八重子在這裏擔任兩年英文秘書.

打字機就是她要求購置的,否則她就不開工.

很有前瞻性吧!

這是古時帳房使用的數錢板.

紅茶萎凋室.

煎茶是日本日常茶飲.

卡車變大了,

可惜茶源變少了.

大家都打高爾夫球去了.

現場也有綠茶的標準包裝.

這大概是日本茶道用的那種茶吧!

這是全球的茶產地和採茶模式.

台灣現在都手這種採茶機,相當快速、有效率.

肯亞還很落伍,

用竹竿判斷採茶高度.

越南種這樣,很不方便照顧和採收.

都是落後國家的生產模式.

喬治亞那麼高緯度的地方也有產茶,這已是昔日的俄羅斯.

會議室.

接著我們要下樓.

老闆給我們一包牛軋糖和礦泉水.

礦泉水加他們的綠茶粉,就會變抗氧化的好飲料.

還放影片給我們看.

又泡熱茶.

大家直呼這樣一人參觀費50元,實在太便宜了!

牛軋糖是大黑松小倆口用他們的綠茶粉做的,

相當好吃.

牛哥就買來送我們.

好了!

結束台紅之旅,

老公帶他們去吃仙草,

我則足底筋膜炎大發作,

看到關西街頭有一家骨科,就進去求診,

沒想到關西除了摸骨有名外,骨科也相當有名.

立刻解除疼痛,

下次我再分享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方法.

明天我們要介紹台灣燈會,不要錯過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c0963014545 的頭像
    cyc0963014545

    記者莊雅珍台北報導

    cyc09630145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