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第4集-時間的味道,
裏面介紹了幾道安徽人嗜臭的名菜,
今天要帶大家來嚐嚐!
從上海趕赴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
這是爬黃山必經的起點.
徽州不等於安徽,
但徽州=黃山市.
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於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來,下轄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治所在歙縣。元升為「徽州路」,明清為「徽州府」。
1987年徽州地區改名為地級黃山市,徽州行署同時改為黃山市政府。
徽商、徽派建築、徽菜都很有名,
要了解徽州文化,就得來黃山.
徽菜是魯、川、粵、蘇、閩、浙、湘、徽八大菜系之一.
徽菜是指徽州菜(不能等同安徽菜),它起源於黃山麓下的歙縣(古徽州)。後來,由於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鎮成為"祁紅"、"屯綠"等名茶和徽墨、歙硯等土特產品的集散中心,商業興起,飲食業發達,徽菜也隨之轉移到了屯溪,並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因此我們來到屯溪,就能吃到最正宗的徽菜.
黃山市是一個以觀光為主的都市,因此到處都有高級的酒店和餐廳,
當晚我們就是下榻上次去義大世界沒住到的皇冠酒店(CROWNE PLAZA)-昱城皇冠假日酒店.
不過入住之前,先和安徽警校餐敍.
這家餐館裝潢得金璧輝煌,好像叫徽煌府第.
很可惜當時只顧著吃,忘了細看店名.
徽菜中最有名的就是臭鱖魚(腌鮮鱖魚)和毛豆腐,
鱖(音桂).
在車上小陳就已經跟我們說了典故.
聽說朱元璋當時被陳友諒追殺,
逃到徽州,
肚子很餓,跟一位老婆婆乞食.
老婆婆也一無所有,
只好說,櫃子裏有一塊「長毛」的豆腐,問朱元璋要不要吃?
結果朱洪武一吃,覺得美味異常,因此得名.
我們對這種「長毛」的豆腐,
一聽就毛骨悚然,
但既來之必要品嚐之.
徽州因處於兩種氣候交接地帶,雨量較多、氣候適中,物產特別豐富。黃山植物就有1470多種,其中不少可以食用。野生動物,棲山而息,徽州是山區,種類就更多。
山珍野味,構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獨到之處。
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魚","紅燒果子狸"、"腌鮮鱖魚"、"黃山炖鴿"等上百種。
想必這就是紅燒果子狸.
徽菜非常鹹,但他們有一個奇特的習慣,
飯最後上,
對他們而言,飯是主食,要沒吃飽才上,
所以我們經常被菜鹹個半死,沒白飯可配,
等到最後白飯上來了,卻已沒菜可配了.
這個也很好吃,是一種菇類做的涼菜.
安徽是內陸省,沒什麼海鮮,所以有這種小小的河蝦.
大陸人喜歡喝白酒,桌上總會備上小公杯和小酒杯.
裏面可能是煨著雞湯或排骨湯.
保溫力很夠.
出現了!
傳說中的「毛豆腐」.
沒煎之前毛長得像白雪一樣,
煎過之後,如果沒說,我也不知道.
沒什麼特殊滋味兒,不酸也不臭.
只是豆腐皮有點比較硬的口感,可能是「毛」煎下去的口感.
小陳說:據研究,這個毛豆腐有豐富的胺基酸,吃下去比臭豆腐還有營養.
姑且信之.
竹筍料理在這裏也很有名,很多菜都會加竹筍.
這是他們的主要蔬菜-水芹.
但我覺得我們的芹菜比較好吃.
終於出現了!
今天的菜王-臭鱖魚.
臭鱖魚並不是天生臭的,
據說從前漁夫在河裏捕到新鮮的鱖魚,
運到屯溪賣要六、七天,
當時並沒有冷凍設備,
為免鱖魚腐敗,所以一捕上船,就抺鹽.
等六、七天的常溫醱酵,
鱖魚表皮變成青綠色的,
聞起來是臭的,吃起來是香的,
所以就成了這道名菜「臭鱖魚」.
由於醃漬的關係,
臭鱖魚的魚肉都呈蒜瓣狀,
像這樣一片一片的.
非常好吃!
臭鱖魚嘴巴尖尖的,但不是鮭魚.
其實現在要吃到新鮮的鱖魚,已非難事.
但安徽人還是習慣再加工成臭鱖魚.
造成「嗜臭」的印象.
不過並不是每個安徽人都是如此,
在座的一位處長,
他就很不喜歡吃臭鱖魚,
他說好好一條魚,幹嘛弄得怪味兒難聞,
他們家都是吃新鮮的鱖魚.
果然是養生的新生代!
要我這個外地人評評理的話,
這個臭鱖魚是有一點不新鮮的醃漬味兒,
就像火腿和煙燻鮭魚一樣,
但新鮮魚常有,
臭鱖魚就有完全不同的複雜深度了!
好了!主食上來了!
今天吃的不是白飯,而是白麵.
不過我們都吃菜吃飽了!
聽說這是2013年9月才開幕的酒店.
一般到黃山的團費都一、兩萬元,我們高達4.1萬,
因為我們都住這種高檔酒店啦!
明天要背著雙肩包上黃山,今天要好好休息!
我們的房間,在窗下還有一個臥榻.
雖然很想把它學起來,
可是我們家好像沒有地方可以比照辦理.
床頭很簡潔高雅,床墊非常舒服!
睡了一夜,要去吃早餐了.
黃山人很喜歡這種水晶燈,
到西海賓館時,會介紹人扛上去的水晶燈.
這時已早上7點多了,但霧還是很重.
終於住過CROWNE PLAZA了.
今天的打扮很奇特對不對?
因為聽說黃山上是零下9度,
我們要在黃山住兩晚,大行李不能上去.
每個人都要背一個輕便行李上山.
到底要怎樣才能禦寒又輕便?
我會在黃山上告訴大家.
明天我們要介紹宏村,
一個建於北宋,有900年歷史的遺跡.
電影「臥虎藏龍」也曾在此取景,
明天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