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曾經在聯合報副刊寫過一篇「老人幼稚園」,
我的看法是,有許多老人身體都很健康,不需要住在養老院.
但需要每天有個固定的上學行程,才不會因為沒事做,不想起床.
也需要同學,才會有社交生活.
課程內容可以是書法、唱歌、舞蹈....
所以如果有錢,我希望能開一家老人幼稚園,
每天早上固定開娃娃車去接送老人來上課,
下課再由娃娃車送回家.
這樣老人不會無聊,
晚上又可以和下班、放學的子孫共享天倫之樂.
這篇文章被聯合報放在副刊的頭版,
以半版的篇幅,還配上老人等娃娃車的漫畫,
顯見他們也覺得這個主意很好!
可惜我沒錢,
我希望王永慶能看到.
不過他的養老村,仍是以養老院的型式呈現.
後來有一位社會學的研究生,
還來訪問我,
她把這個題材當成論文主題作研究.
可惜我們都沒有錢,
這個夢想還是沒有付諸實行.
這到底是應該由那些單位來做呢?
還好政府已經正視人口老化的問題,
2011年6月4日有一篇新聞:
內政部推動「老人幼稚園」
端午節前夕為表達對長者的關懷,內政部部長江宜樺(3日)上午前往台北市西湖日間照顧中心,宣布民國102年以前,在全國各地設立120所日間照顧中心,並期望透過「120」(台語百二)的諧音,期望國內每位老人家都能在健康、安全、友善的環境裡,快快樂樂地「呷百二」。
http://www.nownews.com/2011/06/04/91-2717767.htm
現在已經是102年了,
希望這位現任閣揆、未來的總統熱門人選,
不要開空頭支票才好!
不過在政府還沒普及這個構想之前,
老人應該要怎麼為自己的生活尋找出路呢?
這是我們教會大堂的春節對聯,
每年都會掛這幅「主賜平安福 人迎喜樂恩」.
有一次我較早到教會,
覺得這字寫得真好!
所以拍了幾張照片.
沒想到過不了多久,
這位楊淑媛阿姨就來跟我說,
這字是她寫的,
已經掛在懷恩堂15年了!
我好驚訝!
趕快問問楊阿姨的書法學習路.
她說:
她先生是醫生,一個公立醫院的副院長,但在56歲時去世,
他們有四位子女.
她在60歲時開始學習書法,
現在她已經86歲了.
她說,學書法不會老年痴呆,而且心很定,
好處多多!
現在她的頭銜是:
中華書學會永久會員
大漢書藝協會會員
中國美術協會會員
中華藝文交流協會會員
南菁書學會會員
教會人才濟濟,臥虎藏龍.
有楊阿姨這樣的書法高手,
也有年輕的弟兄,是古箏高手.
因此我趕快上網,為爸爸找書法班.
我發現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有整棟大樓都在上才藝課,
http://my.sce.pccu.edu.tw/MS/hobby/Detail.aspx?ProdId=8A27A2030&Source=HotClas
其中的長青學苑還規定要50歲以上才能參加.
內容包羅萬象,動靜皆具.包括:
1.語文學習
2.數位資訊
3.健康養生
4.活力休閒
5.生活藝術
每個大類裏面又有很多課程,
學費也很便宜.
所以我們就很順利找到要上的課程.
這是老公去為爸爸買的上課用具.
我們準備了一個咖啡色的專用包,裝這些書法用具,
讓爸爸快樂學書法!
後來爸爸學出興趣來了,又加選了幾門課.
就像上大學那樣.
其實爸爸平常已經在長老教會的松年大學上課了,
但求知若渴的他,
一週兩天,對他顯然不太夠.
還好我們又發現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這個好地方.
你們的父母親是不是也很無聊?
快去幫他們找個才藝班吧!
未來或許他們就會像楊阿姨一樣樂在其中喔!
老人是智慧的冠冕,
願上帝祝福他們,
使今日都比昨日更為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