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公園位於臺灣嘉義市東區,中山路與啟明路交口,緊鄰嘉義市立棒球場與嘉義植物園,
園區建於1910年(日治時期,明治四十三年)8月26日,
初期依山子頂山勢開闢而成,面積268000平方公尺,
園內景點包括:噴泉、小西湖、福康安紀功碑、震災紀念碑、一江山紀念碑、21號蒸汽火車頭、十二門古砲、牆之道、陳澄波畫架、嘉義孔子廟、忠烈祠、嘉義神社、射日塔、嘉義市史蹟資料館等,風景雅緻,為一著名之休閒勝地。
我們之所以能全台走透透,
都歸功於GPS這個新科技.
不過吃完噴水雞肉飯,
老公要帶我們去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GPS卻一直繞都繞不進去.
原來史蹟資料館就是在嘉義公園裏啦!
這個鐵皮屋裏有老火車頭.
你可以把車子停在嘉義公園的停車場,
完全免費,很好停.
張博雅,
很熟悉吧!
這是昔日的嘉義市媽祖婆.
從這個賣烤玉米的小販這個入口進去.
天氣非常冷,
走這條孤寂的道路,更有日本情懷!
途中有一個大門.
裏面有一個戴紅帽的吳鳳頭像.
好久沒想到吳鳳了!
他也是嘉義的象徵人物.
小朋友如果不認識吳鳳,去查維基百科.
接著看到市立棒球場.
我覺得嘉義市建設得不錯,
有一條垂楊路很大很漂亮,
這個嘉義公園新舊功能皆有.
小時候我們是常去台中公園,
那個雙亭是象徵,
不知現在比起嘉義公園如何?
後面有一些紅色的建築.
因為太冷了!
我們沒進去,直接往史蹟資料館走.
春節如果有去嘉義公園,
可以去看看是什麼館.
這都不是古物,
可是弄得紅通通的,就覺得很有喜氣.
這些小販很辛苦,
11度的寒風中賺取微薄的利潤.
所以爸爸去跟她交關一下!
還有各種造型的麥芽糖喔!
冷冷的天,吃著香熱的雞蛋糕,的確不錯!
其實我們剛吃完飯,一點都不餓.
但出門玩就是這樣,
吃個不停!
所以跨年四天,我又胖了一圈回來.
好了!
開始要進入今天的精華了!
嘉義市史蹟資料館兩棟建物乃日治時代嘉義神社附屬的齋館及社務所,創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位於嘉義市公園街42號(射日塔前).
後面那個牌樓寫著忠烈祠.
這個應該是台灣光復後立的碑.
這就是日據時代的古蹟了!
近代的幾位日本天皇,大家可能不熟悉,
前幾天我爸爸有幫我複習一下!
明治天皇因為推行「明治維新」,因此從德川家康子孫的手中奪回政權,在此之前,日本是將軍制,以德川家為國家首領,天皇並沒有實權.明治時代日本富強,在北賺了俄國的華泰、朝鮮,在南賺了台灣.
明治傳位給大正,大正並不如父親那般英明,在位短短十四年就死了.
大正是明治天皇唯一活到成年的兒子,大正天皇在嬰兒時期的確曾患腦膜炎,在位後期,由於他未能發揮出他父親的優點,加上關東大地震等天災人禍接續而來,被世人稱為「不幸的大正」。由於他患有腦病,精神狀態非常糟,曾經在國會議事堂將詔書捲起來當望遠鏡(1913年),這件事以「望遠鏡事件」聞名於世。
大正傳位給昭和,昭和時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入侵中國東北,在吉林省的長春建都,將大量日本人民移民到東北,進而侵略大中華、東南亞,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
歷史上,對昭和責難並不大.
包括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和其他官員共同表示,裕仁(昭和是年號,裕仁是名字)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負主要責任。
主因是他無法駕馭軍國主義的狂熱份子,
許多人認為二戰罪魁禍首是東條英機,他是鷹派,
在昭和史中,鴿派的首相犬養毅,因拒絕攻打美國,而遭到鷹派暗殺.
東條英機主張偷襲珍珠港,導致美國參戰,也使得日本走向敗亡.
因此昭和就在他的年代,把祖父明治所賺的領土全部「輸了了」.
老一輩的台灣人都對日本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
畢竟這是他們小時候的記憶!
國校讀的啟蒙書,就是以日本文化為根基.
老師都叫「先謝」,路上都是穿和服的人.
我媽媽家的兄弟姊妹都會取日本名字,就像我們現在每個人都有英文名字一樣.
所以我爸爸第一次去日本時,下了飛機,居然聞到故鄉的味道!
特殊的背景,就有特殊的感受.
我們這一代是很難體會的.
我後面那就是嘉義市史蹟資料館.
是不是很像到了日本?
古屋,落葉,高樹.
在加上冷冽的天氣,
真的很有置身日本之感!
這是史蹟館對面的亭子.
還蓋了兒童遊戲區.
真是老少兼顧.
爸爸在這裏細細看了兩個多小時.
我想,他應該也回想到自己的年少時期.
歲月如梭,人生數十載一晃眼就過了!
這房子像是時光機一樣,把爸爸帶回日據時代.
這是樹下的石猴,
很美!
這些樹應該都有百年歷史了!
我很少看到這麼高聳的大樹,
但在嘉義公園到處可見,
古木參天就是這種感覺!
這是不是很像日本時代劇的場景?
後面就是忠烈祠的牌樓.
週一休館喔!
不過史蹟館是日本的外表,中國的內在.
因為裏面大部分是清朝中進士等封建時代的保存品.
中間有一個廣場.
兩邊都是當時的舉牌.
嘉義是個書香城市,應該有人中過進士.
看到這裏就隨口問,嘉義有什麼名人?
我哥馬上說:蕭萬長!
你還可以想到什麼名人嗎?
古時候中進士相當不容易,
光緒時期,嘉義就有人中進士.
這些老照片就都是日據時代拍的了.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在這裏泡上一整天.
每個走道都是美景.
窗櫺也是美景.
不只是我,許多攝影家也都拍個不停.
有一個房間是介紹嘉義的宗教信仰.
小小的嘉義市,卻有這麼多宗教信仰.
天主教堂在大正三年(1914年)就有了.
基督教在同治10年就建立.
割台事件發生在1895年,如果當時出生的人活著,現在已經118歲.
所以台灣老一輩的人,很少仇日,大部分是親日的.
因為他們的童年,台日關係已相當穩定了!
這個走道會不會讓你想到「大奧」?
這是阿里山伐木工具.
阿里山神木.
這是光復後的書,也就是我們這一代國小唸的書.
從前叫國校,我們這個年代才叫國小.
清朝的歷史文物.
很奇特的是,來參觀的人都是年輕人.
不是老人家沒興趣,
很可能是不會開車、沒人載,所以沒辦法來.
所以以後要出門玩,最好邀一下爸媽同行.
射日塔 (Chiayi Tower),位於臺灣嘉義市嘉義公園內,為一座高62公尺的塔式建築,共12層,由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林憲德與卓建光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設計,有「嘉義市的新地標」之稱。
原址為建於日治時代的嘉義神社,神社本殿於台灣光復後改為忠烈祠,於1994年4月24日受祝融之災全毀。後改建為射日塔.
射日塔址為當年平埔族原住民的祭壇,「射日塔」塔名,即來自原住民的射日神說:
「相傳在太古之時,天空中有兩個太陽輪流出現,世界沒有晝夜之分,其中一個太陽比現在的還要大很多,因此天氣非常酷熱,花草樹木也因此枯死,河水的水也因而乾凅,農作物也無法生長,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
於是族裡的人們決定,除非將一個太陽射下來,否則他們的子孫恐怕不能安居樂業,種族也將因此而走向絕滅。這個時候,有三位勇士,自願接下這個任務,將射下太陽來。於是族裡的人們開始忙著為他們準備攜帶乾糧用品,因為到太陽的路非常遙遠,所以他們三個人各揹了一位嬰孩,帶著族人的祝福,踏上射日的旅途。一路上,他們將在路上吃過的桔子種在地上,想讓他發芽,做為回程時的糧食。
日復一日,當初出發的三位勇士都已不再強壯,早已變成白髮斑斑的衰弱的老人,而當時的嬰孩們卻都長大了。三位勇士們相繼死去,而成長的嬰兒繼承當初的任務與使命,繼續前進。
有一天,他們終於到達了太陽之處,壯士們於是拉弓急射,太陽被射中後,流出一堆滾熱的血,其中一人被血從頭淋下來,結束了生命,其他二位雖然都被灼傷,但仍然逃生了。走回家的路上,他們看見從前勇士們種下的桔子,已經長得很高大,而且樹上結滿了果實。
回到村子時,他們二人已經變成白髮斑斑的老人了,但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天上再沒有兩個太陽,而有晝夜之分,我們現在在夜裡看到的月亮,便是那時被壯士們射死的太陽的屍體。」
是不是很美的傳說?
離開嘉義公園,我們要去另一個傳奇的地方.
這些人是在點光明燈嗎?
怎麼排成這樣?
不是啦!
是在排福義軒蛋捲啦!
外面還有很多代購攤位,
這些人都要靠福義軒吃喝,
賺黃牛的排隊差價.
還有福義軒交管人員.
看到了吧!
就是這種場面.
蛋捲有好吃到這種程度嗎?
春節如果有空,你也可以去排排看!
原本我們是要去吃林聰明砂鍋魚頭的.
是當時才下午3點,光華店沒在賣,
中正店又要等到4點才開.
所以我們就放棄了!
下次再光顧.
要離開嘉義了!
這是嘉義基督教醫院.
院區橫跨馬路兩邊.
是當地最大的醫院.
經過大林,
大林的英文名字叫什麼?
Darling,
所以旁邊寫一個My Darling,
是不是很Sweet啊?
好!
要回竹塘了!
我們這個鄉下地方居然也有傲人的博物館了,
到底是蝦咪?
明天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