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離開住了四天的酒店,回台灣了!
戴著「拙政園四姊妹」的小妹-桃紅色,
跟李鵬老婆開的酒店,拜拜囉!
這是當天的早餐,
猜猜是什麼?
豆腐腦啦!
到華北或東北都有這種早餐,
千萬不要錯過,非常好吃!
裏面先放豆花,再放湯.
湯有金針、木耳、香菇、大白菜等,非常有料.
要離開北京這天,風和日麗,艷陽高照.
我們滿到快爆的行李箱,已經上車了!
這天是清明連續假期的第一天.
他們週六日補上班,自週一起連休一週.
然後你就會看到這樣的人龍.
這是要排隊搭公車去掃墓的人潮.
有沒有很慶幸自己住在台灣?
這是要排隊進動物園的人潮,
我們的頤和園是不是一樣?
相當堪慮!
這是北京的高鐵站.
上次河北八日遊,我們從天津搭高鐵到北京,就是在這個車站下車.
北京也有這種電車.
因為有電纜,所以大多走直線,不太轉彎的.
美麗的北京.
北京的香格里拉.
上次去哈爾濱住過一次,目前是我心目中最佳酒店.
頤和園的古味飄出來了!
入口不知是不是有很多個?我們是從文昌院進去.
還好,人不是太多.
頤和園種滿玉蘭花.
因為慈禧的名字就叫蘭兒.
大陸的玉蘭花是不香的,
但花朵較大,等一下我們可以看到更清楚的玉蘭花.
這就是文昌院.
這裏有一個古城門.
其實頤和園裏面也是爆多人的.
但頤和園夠大,所以不覺得太擁擠.
頤和園佔地290公頃(合4400畝),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園林和清朝的行宮。
一進門我們就看到一個超大的湖泊-昆明湖.
頤和園以萬壽山和昆明湖為主,昆明湖占頤和園總面積的四分之三。
這個亭子叫知春亭.
頤和園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重建於光緒年間,曾屬於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園之一。
昆明湖中有一島,名南湖島。昆明湖兩岸仿照西湖修了東堤和西堤。
成雙成對、悠游自在的鴛鴦.
這是我用四倍鏡頭拉近拍的,其實相當遠.
萬壽山分為前山、後山兩部分,
前山有長廊、排雲殿、佛香閣、智慧海、石舫、樂壽堂、國花台、聽鸝館、畫中游等景點。
後山中路為規模宏大的漢藏風格寺廟殿宇,周圍點綴以數座小型山間園林,有蘇州街、諧趣園、花承閣、賅春園、丁香院、四大部洲、須彌靈境、香岩宗印之閣等建築。
這屬於後山,我們並沒有走到那裏.
跟知春亭拍一張.
雖然風和日麗,但在湖邊還是蠻冷的.
我們今天都在前山參觀,後山目測大概要再走十公里吧!
這是囚禁光緒的地方.
中間這個叫玉瀾堂.
玉瀾堂是正殿,光緒就住在這裏.
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
但這都是掩人耳目的死牆.
就是這樣,
外表像配殿,但裏面是一道牆.
每個人都來看這個奇怪的建築.
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
可憐的光緒,我實在不該笑得這麼開心!
慈禧活到73歲,光緒只活33歲,同在1908年去世,慈禧晚光緒一天死.
所以光緒終身都活在慈禧的陰影.
其實重修頤和園,是為慈禧「還政」給光緒後,退居休養之用.
因為頤和園在乾隆建造時,是叫清漪園.
道光年後,由於國力衰弱,宣布撤三山陳設,清漪園逐漸荒廢。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大火燒毀。
光緒十年至二十一年間(1884年至1895年),為慈禧太后「還政」後退居休養,以光緒帝名義下令重建清漪園。
由於經費有限,乃集中財力修復前山建築群,並在昆明湖四周加築圍牆,改名頤和園,成為離宮。
慈禧1835年生,光緒1875年生.
慈禧大光緒40歲.
薑是老的辣,光緒怎麼可能鬥得過慈禧?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大婚(13歲)。北洋水師成立。
光緒 十五年(1889年)——光緒帝親政(14歲)。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馬關條約簽定,康有為領公車上書(光緒20歲)。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變發生,六君子被殺(光緒23歲)。
光緒開始被囚禁10年,直至33歲去世.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內建築及文物遭八國聯軍破壞,兩年後修復。
戊戌變法又名百日維新、戊戌維新、維新變法,是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暫政治改革運動,變法由光緒皇帝領導,深入經濟、教育、軍事、政治、官僚制度等多個層面,希祈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
變法僅經歷103天而告終,維新派被捕殺,光緒帝被軟禁,慈禧太后重新當政。變法失敗亦引發民間支持更激烈的改革主張,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這是光緒無緣的皇后-隆裕皇后的住處.
宜芸館.
宜芸門有很漂亮的垂花門.
隆裕皇后是慈禧弟弟的女兒.
光緒認為她是慈禧派來監視他的人.
所以非常痛恨她.
因此玉瀾堂和宜芸館中間的門,用牆堵死.
但宜芸館的東西殿就都是真的房子.
隆裕喜歡讀書,生活跟光緒沒有交集.
但皇后的規格也是有的,不像光緒那麼可憐.
隆裕活到45歲,
依慈禧太后遺命由宣統帝即位,宣統帝稱她為「兼祧母后」,尊為皇太后,上徽號隆裕,
而宣統帝時年僅三歲,因此由太后撫養宣統帝,同時隆裕太后也實行垂簾聽政,和宣統帝生父—攝政王載灃一同主掌風雨飄搖的清王朝。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戊午(1912年2月12日),以太后名義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結束清朝自1644年以來共二百六十八年的統治。
所以清朝是終結在隆裕太后之手.
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二十二日(農曆正月十七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宮之一的太極殿病逝,享年45歲。
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
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接著我們要去看慈禧居住的樂壽堂.
一進門就看到許多玉蘭花.
他們的玉蘭花很大朵,沒有香味,顏色較白.
這些鹿鶴銅器都豎立在樂壽堂的正門口.
樂壽堂正對面有一個巨大的太湖石,
這是明代米萬鍾遺留的「青芝岫」巨石,
但因為太過巨大,所以乾隆拆掉幾道門才搬進來,
乾隆的媽媽,認為太過浪費,因此稱其為「敗家石」.
後來劉墉說,這塊巨石像靈芝,因此稱為青芝岫.
其實頤和園也是為乾隆的媽媽蓋的.
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了籌備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的60大壽,
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為借口下令拓挖西湖,攔截西山、玉泉山、壽安山來水,並在西湖西邊開挖高水湖和養水湖,以此三湖作為蓄水庫,保證宮廷園林用水,並為周圍農田提供灌溉用水。
將挖湖土方堆築於湖北的瓮山,並將瓮山改名為萬壽山。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漪園建成,耗銀480餘萬兩。
樂壽堂門外有水木自親碼頭,有牌坊,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
這是樂壽堂正門.
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因此也有類似的蘇堤.
這個長廊東起樂壽堂西院,西至石丈亭。
長廊長達728米,共273間,
其間點綴以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亭子,以及魚藻軒、對鷗舫兩座對稱的點景建築。
長廊背山面水,平面呈展翅蝙蝠形狀(取福字諧音)。
不僅把各處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本身也是頤和園中一處最有名的景觀,
長廊上有西遊記、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湖風景、二十四孝、中國古代詩歌和神話故事(如張敞畫眉、牛郎織女、張良納履等)、山水花鳥等圖畫,共計一萬七千餘幅
長廊旁也是很美的!
但我們只是要去洗手間啦!
上次去熱河避暑山莊,有搭電瓶車.
所以整個全貌都看過了,覺得參觀得比較完整.
這次頤和園只局限在前山,所以感覺不完整.
就來拍拍長廊吧!
另一個蘇堤.
頤和園同時廣泛仿建江南園林及山水名勝,
西所買賣街仿揚州廿四橋等等。
是地方夠大啦!
要不然人真是爆多的.
接著我們要去仁壽殿.
仁壽殿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園中坐朝聽政的正殿。
乾隆時名為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為現名。
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
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為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銅麒麟是仁壽殿主要標誌.
每個人都會來跟牠拍一下照.
歹勢喔!
小妹妹!擋到妳了!
終於拍到一張幾乎淨空的代表照.
這是仁壽殿前另一塊巨石.
整個頤和園就是這麼大,根本走不完.
走到出口,
有一個頤和園的匾額.
公獅子玩球.
母獅子玩小獅子.
再複習一下!
中國四大園林:
頤和園
承德避暑山莊
拙政園
留園.
只有留園還沒有去過.
我個人覺得避暑山莊最讚,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
http://tw.myblog.yahoo.com/yayacc-7/article?mid=8095&prev=8244&next=7649&l=f&fid=34
走出頤和園後,發現有三輪車逛頤和園.
或許可以帶你到後山.
下次自由行再去搭看看!
看完頤和園有沒有什麼感想?
皇家好像都是悲劇,
各種類型的悲劇總和.
如果是悲劇,住再好的地方,也是痛苦.
慈禧26歲守寡,
導遊說,頤和園後山有某一個地方,是李蓮英為慈禧找內寵過夜的地方.
但那些美男子,隔日就都不知去向.
聽了令人不寒而慄!
幸好我們生在現代,對吧?
明天我們要結束所有上海北京八日遊的報導.
寫太久了!我都怕大家不耐煩了,
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