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到了!
2月我們打算去河北8日遊.
最近旅行社行前說明會,說明手冊封面給我們震撼教育.
原來我要去的長城不是灰色的,而是白色的長城!
怎麼樣?
有沒有讓你想起「花木蘭」裏,跟匈奴作戰時的長城?
光看就覺得冷呆了!
已經十幾年沒出過雪國的我,開始日思夜想我的防寒裝備.
這是18年前帶兒子去加拿大拍的照片.
當時我31歲,剛離婚.
因為加拿大航空促銷1月淡季票價,三天飯店加來回機票只有一萬多元台幣.
所以我們去溫哥華找姊姊,再由姊姊幫我們報名國內的旅行團去洛磯山脈玩.
1月的加拿大相當冷,連溫哥華都下大雪.
我一出加拿大的機場,就像進冰庫一樣,台灣買的羽毛衣和休閒鞋,完全不管用,冷到發抖.
洛磯山脈的主要景點是班芙和露意絲湖,露意絲湖是零下45度,呼出來的空氣,瞬間在鼻毛上變成冰柱.
還好姊姊趕快帶我去溫哥華大賣場,買了這件全長的雪衣.
雖不是羽絨的.
但因為是全長的,比半截的羽毛衣保暖許多.
伴我安全渡過整個加拿大之旅.
因此這次零下10度的河北之旅,我也打算帶這件像棉被的全長雪衣前往.
至於鞋子,也不能輕忽.
當時我穿了台灣的矮筒休閒鞋,那絕對是不管用.
還好當時姊姊在加拿大的好朋友(黃建築師的太太)送我一雙雪靴,解決困境.
加拿大的雪靴是真槍實彈的雪靴.
跟台灣重看不重中的雪靴不同.
因為在雪地很怕滑,所以底的刻度要夠深、防滑.
像這樣.
底部堅固,鞋子用防水材質.
而且要高筒,以免雪掉進去.
靴子內部舖棉,結構紮實.
你看已經快20年了,我都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這次翻出來,還是跟新的一樣好穿.
我老公則翻出他在歐洲買的鞋子.
鞋底高、刻度深.
所以我們一致覺得,因為台灣很難體會雪國的冷,所以如果在台灣買不到合適的鞋子,可以到國外買.
比較實穿,價格也可能比較經濟.
接著就是我的整套防寒裝備.
在雪國,通常手套、帽子不離手.
一出室外就要戴.
一進室內,有暖氣,就要脫.
最好買一進室內,手套和帽子可放進大衣口袋的材質.
才不會丟三落四.
在台灣戴帽子,通常都是為了美觀.
可是在雪國卻是必需品.
你平常很少注意的耳朵,在雪國就是會明顯感受到寒冷的器官.
所以一出室外,絕對帽子不離身.
千萬不要鐵齒!
你也可以買這種護耳套,也很實用.
折起來放進大衣口袋,很方便.
太陽眼鏡也是必備品,因為雪會折射強烈的陽光.
在台灣我們只要聽到合歡山有4公分的積雪就很興奮.
我們在加拿大時,積雪都是一、兩層樓高.
兒子把雪堆當游泳池,像Snow angel一樣翻滾.
露薏絲湖的冰雕就在湖上,完全不必擔心溶化.
在去班芙途中,有一晚我們住在一家印度人開的汽車旅館,
房門往外打開,兩邊就是兩層樓高的積雪.
老闆只在房門前清出一條走道.
當時,我想,如果發生希區考克式的兇殺案,真是完全無處可逃!
好!想像力太豐富了!
這是可以披在大衣外面的斗蓬兼圍巾.
萬一大衣不夠力.
外面可再罩這件.
這件在台灣很少派上用場的小皮草.
這次也可以帶去.
只要裏面穿黑色毛衣,就是很亮麗的正式宴會裝.
這件安哥拉毛的背心,可以不讓我的毛衣太單調.
這條是弟媳去日本買來送我的高級圍巾.
據說要一萬多元台幣.
毛相當柔軟、細緻.
這次也可派上用場!
這是在班芙(Banff)買的防寒衣.
也是很夠力!
在台灣幾乎可以當外套穿.
在雪地,只要裏面穿衛生衣、黑色套頭和這件,外面再加大衣,就百毒不侵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台灣賣的羽絨衣都是半截的.
我覺得腳的保暖也很重要.
所以我去買了兩條舖棉長褲,如果裏面再加衛生衣褲.
應該也可以密不透風!
大衣黑色,其實沒什麼關係!
只要有亮麗的絲巾或圍巾,就可以很出色!
其實上次去加拿大,我好像都用絲巾.
這樣一進室內,絲巾、手套、帽子都可以塞到大衣口袋.
如果是圍巾恐怕就不好塞了!
這是旅行社送我們的資料袋.
宏陽旅行社http://www.hytour.com.tw/每次都會送一個可以變大變小的旅行袋.
出國血拚時很好用!
回程可以把行李箱裝不下的戰利品,放在這裏,跟我們一起登機.
我曾經在部落格裏寫一篇「享受期待、發生、回顧三階段的快樂 」http://tw.myblog.yahoo.com/yayacc-7/article?mid=5363&next=4931&l=f&fid=13
這是每次旅行,把快樂極大化的方式.
現在我正處於「期待」階段,
而準備防寒裝備,可能是就是「期待」的主要樂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