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西元 953 年的東美蓬寺(East Mebon)和變身塔(Pre Rup)極相似,據說建築年代只相差十年左右,二座寺廟都是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所蓋。東美蓬寺和變身塔比較明顯的區隔方式是:東美蓬寺的階梯較高,且寺四周有石象守護。
昨天的寶劍寺,
欣賞陸客以單眼相機拍裙裝美照.
近幾年台灣跟美國人一樣,
出門都著運動休閒服.
但陸客還是跟幾十年前的台灣一樣,
出門會穿高跟鞋和西裝.
有幾次我在大陸旅遊,
明明就是九死一生的爬山之旅,
還是有人踩著3吋高跟鞋上山,
真的是令人佩服!
要出寶劍寺了!
東美蓬寺其實是位於東大湖(East Baray)上的一座島的傳奇寺廟,是歷代國王祭祀祖先之祭壇。東大湖當初為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 所建造,這人工湖長 7,000 公尺,寬有 1,800 公尺,湖水引自暹粒河,總蓄水量高達 550 萬立方公尺。不過湖已只剩遺跡了,只能在銘碑以及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的文字記載中探尋他的存在。
由於湖水早已乾凅,東美蓬寺比馬路高出數公尺,因此,下車後要經過一片廣大平原才能到東美蓬寺,寺的正門,據說就是當時上岸的碼頭。
不過,東美蓬這座建築本身是一個未完成的建築體,在寺的第一及第二層台階上四個角落,有八隻與真象同等大小栩栩如生的雕塑,紀念當初從遠方拖運石材的大象之辛勞,是遊人參觀重點之一。
吳哥建築中有一個重要特徵──須彌山的概念。稱為世界之軸的大山,被認為是眾神的居所。以東美蓬寺(East Mebon)的構造來看,俯瞰中央建物是一個正方形,中間最高的塔樓就是代表須彌山,四個角落各有一座較矮的塔樓,整個側面看起來則是個山形構造,四方各有兩座小磚塔,磚塔的門楣與八角細長柱也是參觀重點。
像這樣,好像把後面的塔壓下去,
其實它離我們很遠.
吃起來像果凍.
還有糯米包芭蕉下去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