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個週末總共可以吃五餐,

已介紹兩餐了,

接著繼續!

中午吃二林脆皮扁食,

晚上再殺到二林吃鐵路海產.

這家已經介紹很多次了,

今天還是樂此不疲,因為實在便宜又好吃.

炒蚵仔麵.

炒牛肉.

蝦球

烤味噌魚

沙拉筍

乾煎黃魚.

這道要學起來,

就只有抹鹽重油煎,外皮酥脆,魚肉細緻.

超好吃!

6道菜總共1000元.

有路過二林,一定要來吃.

隔天清晨,

當然是吃竹塘菜市場的餛飩湯,

都是現包的.

其實還有肉粳和肉圓.

但我們實在太愛乾麵和餛飩湯了.

乾麵就是這樣.

還有充滿滷肉汁和豆芽菜、韭菜的餛飩湯.

這家餛飩湯就在振芳西藥房旁.

早餐吃完再吃中餐,

不是啦!

中間有隔4小時.

只是我們每種美食都要不重覆的嚐到.

這是昨天沒吃到的二林肉圓壽.

有好吃的白醬.

皮超Q!竹筍超爽脆!

可以配竹筍湯.

貢丸湯.

湯都10元.

炸好就被買光,所以每個都炸得嘟嘟好.

肉圓壽老店就在二林市場十字路口.

接著老公去吃炒蚵仔麵、喝蚵仔仁湯.

我跟爸爸則進去吃赤牛麵.

大家揮汗如雨,但還是要吃.

在赤牛麵一定要點粉腸.

旁邊那是嘴邊肉.

這是加肉捲的赤牛麵.

也可以加貢丸.

可以吃清麵,單純享受他的湯頭.

也可以肉捲、貢丸、魯蛋全都加.

沿用數十年的座椅,

我小朋友時來吃,就是這樣了.

吃完80年老店,要來吃宮口第一冰店.

這家的特點是湯圓,

他們的湯圓是自製的,切成圓柱狀,超Q彈.

糖是二級糖.

為這次的美食之旅劃下完美句點.

接著要去西螺買醬油,

台北沒庫存了!

漂亮的西螺大橋整修完畢,開放小型車行駛.

西螺大橋於1937年(昭和12年)開始發包興建,日治時期主要的建設部分為橋墩,方法是先以鐵條綁出橢圓形空心板模,接著灌漿抽沙來加重重量使板模下沉,如此反覆作業,使每座橋墩的基樁高度約二層樓高,32座橋墩於1941年完成,之後因戰爭鋼材挪作他用而中止建設,成為未成道路。國民政府遷台之後,在美援下於1952年5月29日再度開工。


西螺大橋於1952年12月25日完工,1953年1月28日正式通車,雲林、彰化兩縣居民為橋名引起爭執,後來是沿用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使用英譯名,才稱為西螺大橋。

完工當時是僅次於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的世界第二大橋,也是當時遠東第一大橋,亦使日治時期即定線的縱貫道路全線通車。另外,橋上亦併設糖業鐵路,形成鐵公路同行現象,為南北平行預備線最晚完工的一段,唯1979年以妨礙交通為由拆除。


1997年中沙大橋與西螺大橋間的溪州大橋完工後,西螺大橋轉為供小型車、機車、自行車通行的便橋,2000年曾被提議因此橋老舊應予拆除。在雲林縣與彰化縣政府的努力下,使西螺大橋轉型為觀光大橋,2004年11月19日,彰化縣及雲林縣政府均將西螺大橋列入該縣的歷史建築。


很可惜這次沒有吃到九層粿,

雖然肚子已經有游泳圈和三層肉了,

但還是希望有十個肚子.

好了!

買一箱瑞春蘭級油膏,就打道回府了!

回家根本不敢量體重,

跟老公都在逃避現實中.

不過小小一個週末,可以吃這麼多美食,

能吃就是福,不必想太多啦!


下一集要來寫帝品苑了!

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c0963014545 的頭像
    cyc0963014545

    記者莊雅珍台北報導

    cyc09630145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